會務動態
SPP8 5/22-5/26@南港中研院
檔案下載
表面電漿子之研究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紀初,自Wood發現電磁波在刻有光柵(Grating)的金屬表面上會產生異常的反射光譜後,Fano首次提出此現象與沿著金屬表面傳播的電磁波共振有密切的關聯。Hessel和Oliner也提出相同的觀點。約在此同時,Ritchie發現當高能電子通過金屬薄膜時有額外的能量損失,認為其與金屬薄膜的介面有關,其後更結合了可見光頻段光柵繞射現象提出了表面電漿子之概念。同年Kretschmann及Otto等人藉由菱鏡耦合的方式成功地激發了此種非幅射性之表面波。至此,關於表面電漿子現象之描述已逐漸建立,而表面電漿子光子學國際會議是歷屆與會人員皆多達七百餘人之重要國際會議,主要內容及方向著重於探討電漿子光子學的相關新穎想法,領域包含: 生物、醫療檢測,電子與表面電漿子交互作用,非局域電漿子,表面電漿子雷射,訊號傳輸,太陽能與綠能應用,近學光學及量子光學等。
除此之外,由於過去許多台灣研究學者的共同努力,此領域也已經開始在台灣扎根成長,並開始踏出茁壯的第一大步。同時由於政府的努力扶植,使得台灣半導體產業與微機電製程放眼全世界名佔前茅,更加增進發展電漿子光子學進入實際產業應用的無限潛能。今年為了延續會議本身對電漿子光子學領域知識的傳播討論及加深台灣在電漿子光子學領域的國際能見度,台灣爭取到舉辦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urface Plasmon Photonics (SPP8)國際會議的殊榮,並由國立清華大學材料工程學系及台灣資訊儲存技術協會(TISA)共同主辦,為這次SPP8貢獻一份心力。這次會議將於2017年5月22日至26日展開為期五天的充實討論,將在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館之國際會議廳舉行,希望能在台北創造一個成功的國際盛會。